Vibe Coding 之我見

最近有一個有點被炎上的事件,是有關於 Vibe Coding 的。

大概的事件是,一位開課教學的人使用 Vibe Coding 做出一個 App ,並且開放給大家使用之後,沒有理解到 API 正確被使用的方式,因此導致了自己的賬單收費暴增。

然後就上網開始抱怨,Google 自己的機制沒有做好,導致他被多收費。

這件事情發生以後,正反兩邊的說法都有。 不過,目前大家比較傾向於那一位開課者,似乎是把自己的責任推卸給 Google 那邊,說他們沒有把關好 API 的部分。

詳細的事件經過我就不再多說。

我這篇主要想講的是有關於 Vibe Coding 這件事情到底本身是好還是壞。

Vibe Coding 本身屬性中立

其實從 Vibe Coding 出現——這個名詞出現開始到現在,很多人都已經把它當作日常生活當中的工作的一部分。 而且在網路上很多大大的鼓吹之下,很多原本做 PM 的、做行銷的、做客戶接觸的,通通都搭上這一波熱潮,開始開發屬於自己的小系統、小 APP,或者是一些日常生活與面對客戶所會需要的系統來使用。

這個熱潮,以我自己本身來說,我認爲是一件好事。

關鍵在於,這個世界本來就需要各式各樣不同面向的人,來開發屬於他們領域自己所需要用的 APP 或者系統,來處理他們每一天所會面對的問題。

以前你要開發一個像樣的系統,從開始發想到關鍵的要點整理,一直到整個系統開發上線。

中間沒有經過軟體工程師與設計師的大量加工與努力,是沒有辦法從頭到尾完成這樣一個專案或者是系統的。

Vibe Coding 的出現,剛剛好彌補了這樣一個缺口,讓很多擁有想法、擁有產品思考的人,可以進一步把自己的想法加工成為一個真正可用的系統。也讓該領域的很多人可以一起享受到這個軟體或者是系統帶來的好處。

這在以前是根本無法想像會發生的一件事情,也大幅度降低了開發軟體系統所需要的進入成本。

所以我會比較傾向於把 Vibe Coding 視為一項好用的工具,而不是認為這是一個我們需要抗拒的潮流。

好工具要有好駕馭能力

那麼重點來了,如果一項好工具沒有辦法讓有駕馭能力的人使用,那這項工具只會帶來災難性的結果。

這種情況會發生在,如果你想要寫一個面對一般 user 的系統,特別是可能會接受成千上萬流量使用的系統,那系統的上線本身就會帶來一種龐大的壓力,讓你的系統所有細微有可能出錯的地方都會出錯。

若只是拿 Vibe Coding 去處理自己的一些小需求,或者是自己團隊裡面 每天都需要花費人力處理的事情,那這個問題可能還不大。

畢竟,如果出了問題,事實上也只是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團隊 suffer 而已。。

但是,如果你的系統今天是需要有大的流量,而且可能會有很多用戶在各種奇奇怪怪的情境下使用的話,那麼系統本身推出去的時候就必須經過詳細而且嚴格的驗證。甚至在架構層面上,一開始就必須要設計有承受大流量的能力。

而不是把所有的東西都交給 AI 設計,然後期望它一丁點錯誤都不會發生、期望它會有好的結果,這個是完全不切實際的幻想。

遇強則強

我自己的使用經驗是,Vibe Coding 這東西事實上會是一個遇強則強的工具。

怎麼說呢?

如果今天你已經具備了一些基礎或者是進階的資訊能力,並且在一些系統上面都有自己的想法,那麼 Vibe Coding 將會是你非常好的助手。

因為它可以在很多方面,幫助你完成以前可能需要花很多時間實現那些瑣碎的部份,才能完成的事情。那些動作跟 code 事實上都是必須要存在,但又沒有技術價值的東西,Vibe Coding 剛好可以填補這一段的缺口。

真正重要的架構部分,若是你已經有想法,事實上你可以透過很多方式告訴 AI,你今天需要這個架構,需要那個流程,需要某個技術框架,需要防範某項技術漏洞。

你定義得越清楚,最終 AI 可以幫你做到的就越多。

它事實上會進入那個情境裡面,用更專業的方式,或至少是對等專業的方式來回應你。

那這樣無形中就會讓 AI 進入一個比較是專業開發者的角度,來跟你對話,並且幫助你完成專業的系統。

這同時包括修補漏洞的部分。

正確使用 Vibe Coding 的心態

因此,對我來說,我並不會排斥對 Vibe Coding 這個東西進行大力推廣。

我反而認為,這東西應該要好好推廣,讓更多人可以進入資訊或者 IT 技術這個領域,讓更多好的軟體可以被產生出來,造福更多的人。

但是,同時間,我覺得這東西應該要被正確地認識。

因為如果你沒有正確地認識他,以為只要靠著 Vibe Coding ,就可以做到很多專業的軟體工程師能完成的事情,那在面對大型系統,或者說,不用是大型系統,大概是中型以上的系統,就會開始面對很多雜七雜八的問題。

這些問題呢?你丟給 AI 解,可能都要繞個老半天才可以解掉。可是專業的工程師通常看一眼就知道大概問題會在哪邊,縮小範圍的同時加快 AI 處理的速度。 這種就是屬於專業領域的差距。

這一塊我認為是比較需要先提前建立的心態。

對於工具的使用,我向來是主張用莊子的哲學來理解。

凡事呢,不要太過追捧,但是也不要太過於輕賤它。畢竟,如果一個很棒的工具用得好的話,實際上可以幫助我們進行更多產出,能夠造福更多這個世界需要的人。

認清楚自己的目標,是為了要讓自己的生活更輕鬆,或者要讓更多的人可以有更輕鬆的生活。 那這樣就可以把它視為一個好的工具來使用。

我們要的目標,最終,都是要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與其在那邊辯論說這工具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倒不如一起來尋求,如何讓這個工具能夠發揮最大功用的方式。

結語

隨著 Vibe Coding 越來越多人採用,我相信類似的爭論應該會越來越多。

但是,只要把握住我們都是要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的原則,我相信大家最終都可以找出一條,能夠好好使用這個工具的道路來。

AI 時代的各種衝擊,其實大家都是摸着石頭過河,各種能力越來越強的大語言模型也一直持續更新。

我相信總有一天,AI 寫 code 的能力會跟專業的工程師並駕齊驅,但背後使用的思維,跟我們人類真正擁有的那些產品思考,短時間內我認爲還不會被取代。

所以,與其在那邊辯論工具本身的好壞,倒不如好好利用這個工具,同時充實自己,讓自己能夠在 IT 技術的專業領域上有更多的理解,讓自己所下的提示可以寫出更專業、更穩定的系統,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

至少要學到,如何讓自己的系統在出去被大家使用之前,不會出現自己要付很多錢的賬單。

漫威系列很喜歡用的一個框架:能力越強,責任越大。

當你今天可以使用能力強大的工具,做出能夠造福很多人的系統,事實上,你本身也無形中會扛上一些你本來沒有預期到的責任。

祝福大家,都能夠當一個使用 Vibe Coding 創造好東西、造福全世界的超人,但不要是那個付很多賬單的超人。

Share